Anduin Xue
Anduin Xue

Anduin's Tech Blog

All Posts in 2024


Some quick Docker tips

文章汇总了Docker常用操作命令及技巧,包括数据库备份恢复、资源监控、系统清理、密钥处理、时区配置、GUI应用安装等。提供MySQL和MariaDB容器数据库的备份命令,通过docker stats和docker images排序容器和镜像资源使用,使用docker system df查看磁盘空间及docker system prune清理无用数据。包含获取Docker密钥值的脚本,安装tzdata设置时区的方法,以及在Docker中安装微信等GUI应用的Dockerfile配置和运行步骤,覆盖容器环境下的各种实用场景。--Qwen3

bash Linux Docker Container timezone Locale

AnduinOS 究竟是怎么诞生的……

AnduinOS的诞生源于一位微软工程师对Linux系统个性化配置的执着追求。这个被戏称为"Windows主题Ubuntu"的系统,本质上是开发者在重装系统时反复调试个性化设置的产物,通过简单的ISO文件修改和自动化脚本封装,实现了对Ubuntu生态的轻量化定制。项目意外登上Distrowatch榜单后,开发者坦承这个茶余饭后消遣项目远比主业.NET开发更受关注,这种反差恰印证了技术社区对"极简主义"系统的某种隐秘渴望——当人们不再追求功能叠加而回归系统本质时,最朴素的方案反而可能掀起波澜。 这个仅用下午时间打造的系统引发热议的核心矛盾在于:当开发者坚持"不做多余工作"的哲学时,社区却在争论其商业潜力与技术价值。有人批评它缺乏应用商店,有人质疑其安全属性,但开发者始终强调这纯粹是满足个人需求的产物。这种"非功利主义"的开发态度,在当今商业软件主导的科技生态中显得尤为特殊——当一位全职工程师选择用业余时间维护开源项目时,究竟是技术理想主义的胜利,还是对商业逻辑的某种反叛?更耐人寻味的是,开发者对Nix系统持续的兴趣,暗示着包管理领域的技术革命或许正在酝酿,而AnduinOS的未来或许会成为这场变革的见证者。 项目面临的最大挑战并非技术层面,而是维系社区信任。当开发者坦承自己可能随时失业、系统可能突然停更时,这种"脆弱性"反而成为项目独特魅力的注脚:在商业利益与个人爱好之间,在开源精神与生存压力之中,一个由个人需求驱动的系统如何证明其存在的价值?或许正如开发者所言,保持本心才是最艰难的课题——当世界充满喧嚣时,最安静的系统反而最能触动人心。--Qwen3

AnduinOS Introduction Story Release operating-system Operating System Development

How to share a big file via BitTorrent

本文探讨了如何通过BitTorrent协议实现大文件的高效共享,揭示了分布式网络技术如何突破传统传输模式的限制。文章从技术实现的角度出发,展示了通过服务器搭建和多源追踪器配置构建去中心化传输网络的过程,重点解析了如何利用Aria2和Mktorrent工具生成种子文件,并通过持续做种维持文件分发的稳定性。在操作层面,通过Ubuntu系统环境下的具体命令演示了从服务器准备到追踪器列表整合的完整流程,强调了公共IP地址和稳定网络连接对节点通信的关键作用。这种基于碎片化传输和节点互换的机制,不仅提升了文件分发效率,更展现了P2P网络在资源优化方面的独特优势。文章引发的深层思考在于:当传输瓶颈被分布式架构打破后,如何平衡匿名性与追踪需求?如何在动态节点环境中实现最优带宽分配?更重要的是,当传统中心化存储面临挑战时,哪些新兴技术可能重新定义数据共享的边界?这些未解之谜或许正是推动下一代网络协议演进的关键。--Qwen3

Download Share aria2c bittorrent torrent bit-torrent

Run Windows on Linux for best experience

本文系统梳理了在Linux主机上通过Virt Manager部署高性能Windows虚拟机的完整技术路径,重点解析了硬件直通、安全架构和性能优化三大核心环节。通过配置IO-MMU和VFIO驱动实现PCIe设备直通,解决了GPU等外设资源分配难题;采用安全启动和模拟TPM构建虚拟信任链,满足Windows系统对硬件级安全的需求;VirtIO驱动替换传统设备驱动可提升I/O效率30%以上,而Hyper-V特性模拟使Windows虚拟机性能接近原生体验。值得注意的是,直通操作需谨慎处理单GPU场景的显示中断风险,同时需平衡安全启动与驱动兼容性的矛盾。当遇到系统识别不到直通设备、安全策略冲突或性能瓶颈时,如何通过XML配置精调参数、动态切换安全模式成为关键。最终方案的选型需结合硬件环境特征、业务负载需求和安全等级要求,这为虚拟化架构设计提供了灵活的技术决策空间。--Qwen3

Linux Windows qemu virt manager virtio-drivers windows-vm hyper-v-features performance-tuning virtualization

How to use apt

APT工具用于Ubuntu软件包管理包括安装更新删除清理等基本操作通过apt install apt update apt remove apt clean等命令实现高级功能如版本锁定可通过编辑/etc/apt/preferences.d文件设置Pin-Priority控制版本安装apt-file可查询包内文件内容apt-cache rdepends可查看依赖包添加仓库需先安装software-properties-common后使用add-apt-repository命令设置镜像需参考官方指南同时APT会自动处理依赖关系卸载依赖包时可能连带删除主程序例如删除git-man会同时卸载git并提供详细包信息显示依赖关系和安装要求--Qwen3

Apt Package Management Dependency Queries Repository Setup Package Tools Mirror Configuration Software Installations

应用商店、包管理……每天都会使用的东西有什么开发难度?

包管理是软件工程中的核心问题传统包管理器如apt通过集中存储解决依赖但存在冲突和环境不一致问题Nix采用函数式模型以不可变包和确定性构建为核心通过哈希路径实现包隔离和共享并支持二进制缓存和原子操作NuGet结合Monolithic与动态链接策略在项目内打包依赖同时全局存储多版本包以缓解冲突Monolithic方法通过打包所有依赖确保一致性但牺牲空间效率Docker等分治策略将服务单体化配合简单依赖管理成为主流然而包管理领域仍缺乏万能方案Nix虽技术先进但因反直觉应用有限业界普遍依赖Monolithic与虚拟化结合的折中方案包管理的复杂性远超表面呈现的商店化体验现代软件工程通过抽象简化了用户操作但开发者仍需直面依赖问题的本质挑战--Qwen3

Store nuget apt package manager Application Nix

在 2024 年学习汇编还有必要吗

文章探讨了操作系统与应用程序的相互关系及其底层抽象机制。通过定义和实现ABI(应用二进制接口)作为软件与硬件交互的标准,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可以同时诞生并依此共生。ABI明确了程序入口、资源管理、调用约定等规范,成为二者交互的桥梁,例如鸿蒙兼容Linux ABI使跨系统运行成为可能。学习汇编与操作系统课程有助于理解计算机底层机制,包括内存管理、进程调度、死锁处理等核心概念,这些知识对编译器开发、嵌入式系统设计及网络安全至关重要。文章指出,应用程序并不必然依赖操作系统存在,早期计算机和实时系统可直接在硬件上运行代码,而现代裸机编程和自制操作系统实验也证明了应用软件与操作系统的独立性。通过插件系统设计的案例,展示了抽象接口(如ImageFilter)如何实现系统扩展性,而操作系统本质是ABI的执行者与管理者。最终结论强调,理解ABI和底层原理是突破高级语言抽象的必要途径,计算机科学教育应重视基础理论而非仅关注应用层面。--Qwen3

Abstraction Assembly Language Memory Management Function Pointers Deadlock Detection Embedded Systems

开放性问题 Windows 和 Linux 哪个更加安全?

Windows与Linux的安全性对比始终是一个开放性问题,其答案取决于使用场景与用户需求。Windows通过硬件到软件的全链路信任体系构建了默认开启的多重防护——TPM固件验证、BitLocker加密、Secure Boot签名机制、VBS虚拟化安全等技术形成闭环,而Linux则凭借开源特性允许用户深度定制安全策略,但需主动配置完整性检查、内核签名及白名单机制。值得注意的是,普通用户往往因性能或便利性关闭Windows的安全功能,而开发者却可能因Linux的灵活性实现更高级的防护。当游戏主机用户为提升帧率关闭VBS时,其风险可能低于服务器管理员因代码漏洞导致的攻击面扩大。这种场景依赖性揭示了安全性的本质:它既非绝对标准,也非系统属性,而是用户行为与防御策略的综合体现。当讨论Windows与Linux哪个更安全时,或许更该思考——你的使用场景中,技术选择与安全投入的平衡点究竟在哪里?你的答案是什么?--Qwen3

Security VBS Operating Systems BitLocker User Experience Use Cases

在2024年发布一个Linux发行版还难吗

</think> 在2024年打造一个Linux发行版看似简单实则充满挑战。通过ArchLinux的安装指南可以快速构建一个基础系统添加GNOME桌面环境后便能拥有完整的图形界面但这种简易性背后隐藏着复杂的维护难题。社区中流传的"Linux工厂"项目展示了如何通过简单的配置文件快速生成基于Debian的定制发行版然而这种便捷性与滚动更新机制带来的风险形成鲜明对比。当Arch用户面临内核崩溃时往往需要现场调试而普通用户显然无法承受这种技术门槛。文章揭示了发行版开发的双重困境:技术实现的低门槛与长期维护的高成本。开发者既要锁定稳定版本又要持续追踪安全更新还需处理软件包间的依赖冲突与破坏性变更。Redhat等企业通过制定OCI等标准推动生态兼容性解决了这一难题但同时也改变了Docker的市场格局。这引发了一个深层思考:当技术标准由企业主导时是否意味着开源生态正在向商业化集中?如何在保障系统稳定性的同时保持软件生态的创新活力?这些问题或许能引导我们重新审视开源世界的未来走向。--Qwen3

Linux Distribution Package Management Dependency Management OCI Standard Container Technology Red Hat

Using SwinIR for Image Super-Resolution Reconstruction

SwinIR基于Swin Transformer的图像超分辨率重建技术正在重新定义图像处理的边界当低分辨率图像通过深度学习模型获得四倍细节扩展时我们不得不思考——当像素的极限被打破时艺术与技术的界限是否也会模糊文章展示了从NVIDIA RTX 4090显卡到Docker容器的完整技术链条通过预构建镜像和自动化脚本将复杂的AI部署简化为单条命令这种工业化部署方式暗示着一个更深层的问题:当技术门槛被降低到只需点击按钮时谁将成为下一个图像革命的创造者?在输入文件夹的模糊照片经过模型处理后输出文件夹中跃然纸上的高清细节不仅展现了算法的魔力更引发对数字遗产保护的思考——那些即将消失的老照片是否正在等待这样的技术来完成它们的数字重生?而当实时超分辨率处理成为可能时我们是否准备好面对监控录像中每个像素都清晰可见的伦理困境?技术文档中那些被精心设计的Dockerfile和训练参数背后隐藏着更值得探索的命题:当模型规模以指数级增长时我们是否正在走向一个所有图像都经过深度学习重塑的未来?--Qwen3

NVIDIA Ai CUDA Docker Resolution Image SwinIR Restore

Run Linux Desktop experience in Docker container

本文介绍了在Docker容器中部署Linux桌面环境的方法重点解析了Ubuntu桌面环境的核心组件及其依赖关系包括GNOME Shell扩展Ubuntu Dock桌面图标管理器等模块的依赖构成其中gnome-core提供核心应用gdm3作为显示管理器ubuntu-desktop-minimal和ubuntu-desktop分别代表最小化及完整版桌面环境详细列出了alsa-basegdm3gnome-shell等关键依赖项并指出Ubuntu默认安装ubuntu-desktop而非gnome-core通过整合GNOME Shell扩展和桌面组件可实现完整的Ubuntu桌面功能该方法为快速体验Linux桌面环境提供了无需本地安装的解决方案--Qwen3

Linux Ubuntu Remote Management Gnome Docker desktop

How to use C# to manage InfluxDB data

这篇文章介绍了如何通过C#语言操作InfluxDB时间序列数据库的完整实践路径。InfluxDB作为专为高并发时序数据设计的存储引擎正在重塑物联网传感器数据、应用性能监控等场景的数据处理方式。通过Docker容器化部署可快速完成环境搭建并获取API访问权限。C#开发者借助InfluxDB.Client库能够实现数据写入、查询的全流程操作——从配置连接参数到创建存储桶,从构建带时间戳的PointData对象到使用InfluxDBQueryable或Flux查询语言进行数据检索。代码示例展示了如何将日志信息结构化存储,并通过两种不同查询方式验证数据持久化效果。这种将C#与时序数据库结合的架构不仅简化了实时数据分析的复杂度,更引发了关于传统数据处理范式与时间维度深度结合的思考:当所有数据都天然携带时间戳时,我们是否需要重新定义数据建模的规则?在物联网设备持续产生指数级时序数据的今天,如何通过C#语言特性优化数据流处理效率?这些值得探索的问题或许能启发开发者重新审视实时数据的价值挖掘路径。--Qwen3

C# Database .NET Docker InfluxDB Flux Query Language

How to setup CUDA environment for Docker on Ubuntu?

Setting up a CUDA environment for Docker on Ubuntu involves a structured process to enable GPU acceleration within containers. The journey begins by verifying that the system recognizes the NVIDIA GPU, a critical first step to avoid configuration pitfalls. Installing the correct drivers—whether for desktop or server environments—requires careful selection from available versions, with options for automatic or manual installation ensuring flexibility. Once drivers are in place, Docker must be configured to leverage NVIDIA's container toolkit, a bridge between the host hardware and containerized applications. This integration demands precise repository setup and package installation to ensure compatibility. Testing the setup through commands like `nvidia-smi` within a Docker container confirms successful integration, while stress-testing tools like `gpu-burn` validate the GPU's performance under load. Advanced users can extend this configuration using Docker-Compose to define GPU resourc...--Qwen3

NVIDIA CUDA GPU Docker Nvidia Drivers Docker GPU

第三届Anduin编程大赛

第三届Anduin编程大赛以初级文件系统与Raid实现为核心命题要求参赛者设计可实际运行的文件系统方案并集成Raid功能目标是通过编程语言C/C++/Rust/Go/Erlang/C#/Java构建支持SATA/NVME/USB/SD设备的文件系统需满足文件操作权限控制空间汇报等基础功能同时实现Raid0/1/5的存储扩展与数据保护竞赛方案需提交源码与二进制文件至/usr/local/bin并提供清晰的编译说明与测试用例评分维度涵盖固态与机械硬盘的读写性能事故恢复机制Raid速度增益及系统盘兼容性等挑战者可借助FUSE框架快速搭建原型但需在MIT协议下提交代码至指定Git仓库并附带Dockerfile或编译指南竞赛截止日期为2024年9月1日获奖作品将获得硬件开发工具奖励包括万兆小主机与电动牙刷等实物奖项这场竞赛不仅考验开发者对底层存储架构的理解更要求在文件系统设计与分布式存储策略之间寻找平衡点例如如何通过Copy On Write优化数据一致性如何设计Raid5的校验机制才能兼顾性能与冗余性又或者当文件系统被指定为系统盘时如何确保内核模块的稳定性与兼容性这些问题的答案或许正隐藏在代码的每个分支与算法的每一次迭代中--Qwen3

File System Raid0 Raid1 Raid5 FUSE Cross Platform

Web 应用开发检查单

文章系统性地梳理了从基础设施到应用开发的全方位最佳实践涵盖网络配置、安全策略、运维管理、DevOps流程、容器化部署及应用开发等多个维度。在网络配置方面强调IPv6支持、防火墙规则精简、负载均衡策略优化及CDN加速等技术要点。安全体系构建需包含端到端加密、最小权限原则、多因素认证、入侵检测系统与日志审计机制,同时关注合规性要求如GDPR/CCPA等数据保护法规。运维管理需建立全栈监控体系覆盖资源使用率、登录行为及服务可用性,配合自动化备份、快照机制与弹性扩展能力,确保业务连续性。DevOps实践需集成CI/CD流水线,通过静态代码分析、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等环节保障代码质量,结合容器化技术实现快速部署与扩展。应用开发需注重架构设计的高可用性与可扩展性,通过代码审查、安全测试及性能优化消除内存泄漏、死锁、XSS/CSRF等安全隐患,同时满足多设备兼容性、无障碍访问及多语言支持等用户体验要求。合规性层面需全面覆盖开源协议、数据保护及行业标准,确保业务在技术架构与法律规范双重维度的稳健运行。--Qwen3

Web Linux Cloud Server Container Service Development

Ubuntu 22.04 Network Diagnostic Handbook

文章详细介绍了Linux系统中网络诊断与流量监控的工具和方法。通过ifconfig、ip、netstat等命令可查看网络接口和路由信息,结合ping和traceroute进行连通性测试。nmap用于端口扫描和主机发现,tcpdump可捕获分析网络数据包。流量监控方面,nload、iftop、nethogs等工具分别提供可视化流量统计、实时流量分析和按进程划分流量的功能。针对异常流量定位,可通过ss命令查看端口占用,ps命令确认进程信息。安全防护部分,iptables可封堵特定IP或IPv6子网的流量,实现网络访问控制。整个流程涵盖从基础网络检查到高级流量分析及安全防护的完整解决方案。--Qwen3

Linux Ubuntu Network NetworkManager Networkd Netplan

Mirror YouTube channel to watch videos with best experience

这篇文章介绍了如何通过自建服务器镜像YouTube频道以实现无广告、离线、高清的视频观看体验。作者提出了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从部署Ubuntu服务器、配置安全认证,到利用youtube-dl自动化下载视频并结合Jellyfin媒体服务器实现多端访问。整个流程不仅解决了广告干扰的痛点,还提供了视频长期保存、断网观看和跨设备同步的创新可能性。通过定时任务和TMUX会话管理,系统能够持续追踪指定频道的更新,而Jellyfin的集成则让视频管理与播放体验达到专业级。文章末尾更展示了如何通过WebDAV协议实现VLC等第三方播放器的兼容访问。这种将云计算与本地存储结合的架构,不仅重构了视频消费方式,更引发了关于数字内容自主权的深层思考——当视频成为可移植的数字资产时,我们是否正在创造一种新的媒体生态?如何在技术便利与隐私保护之间找到平衡?或许答案就藏在你即将搭建的服务器里。--Qwen3

Web Linux Ubuntu Python Youtube Jellyfin VLC

Setup a Ubuntu apt mirror server

本文系统性地拆解了构建Ubuntu镜像服务器的完整技术路径,从基础架构搭建到生产级部署的全流程解析。作者通过搭建本地镜像服务器的实践案例,揭示了如何突破Ubuntu官方源的带宽瓶颈与地域延迟限制,特别针对中文用户群体提供了国内主流镜像源的性能对比方案。在技术实现层面,不仅完整演示了apt-mirror工具链的定制化配置,更创新性地引入了.NET生态的Static服务器方案,通过权限隔离与系统服务的深度整合,构建出兼顾安全性与可用性的镜像服务架构。值得关注的是,文中提出的多架构PPA镜像扩展方案与反向代理优化策略,为私有仓库的可扩展性提供了重要参考。当镜像服务器成功运行后,如何设计智能的镜像源切换机制,如何构建跨版本系统的统一管理框架,以及如何通过镜像分发策略优化组织内部的软件供应链,这些延伸问题都值得进一步探索。当你的服务器开始承担镜像服务时,是否考虑过如何实现镜像内容的自动化版本控制,如何构建高效的增量更新机制,又该如何在有限存储空间下实现多架构支持?这些实践中的挑战或许正是推动Linux生态优化的创新起点。--Qwen3

Web Linux Ubuntu Cache Server apt Mirror

基于 Docker Swarm Mode 建设你家里的数据中心!

文章介绍了使用Docker Swarm部署集群并结合Swarmpit管理工具的实践流程。核心步骤包括通过GlusterFS构建分布式存储、利用docker-compose.yml文件定义业务栈、通过Swarmpit可视化界面管理服务节点和资源分配。关键概念体系由Stack(服务集合)、Service(容器化服务定义)、Task(实际容器实例)、Node(物理/虚拟节点)构成。业务部署需编写版本3.3规范的编排文件,通过docker stack deploy命令实现集群化部署。存储方案采用GlusterFS实现跨节点数据同步,需在各节点配置存储卷并设置访问权限。运维方面包含节点状态管理(上线/下线维护)、容器调试入口获取、日志追踪等操作。通过暴露80/443端口结合Caddy等反向代理可实现HTTPS服务,而共享存储的自动化挂载则通过systemd服务确保节点重启后自动恢复可用状态。--Qwen3

bash Linux Server Docker Container Docker Swarm Cluster Swarmpit